阿里地智能驾驶的关键赋能者
- 作者:智宇物联
- 发表时间:2025年9月18日
- 来源:智宇物联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驾驶正逐步从概念走向现实,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交通运输格局。2025 年 9 月 17 日,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为 L2 级辅助驾驶系统设定了安全基线,其中对驾驶员手部或视线脱离监测超标后系统禁用时间的规定,进一步凸显了智能驾驶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物联网卡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技术支撑,其作用和意义愈发凸显。
智能驾驶车辆宛如一个移动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心,车上搭载的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以及各类车辆状态传感器,时刻都在高速运转,生成海量的数据。以激光雷达为例,其每秒产生的点云数据可达数 GB。这些数据涵盖了车速、行驶方向、周围路况的精细信息以及车辆自身的健康状态等,是车辆实现安全、高效行驶的基础。物联网卡凭借其稳定且高速的无线通信能力,承担起了将这些数据实时传输到云端平台或车辆本地计算单元的重任。通过 4G/5G 等先进网络,数据能够在毫秒内完成传输,为车辆提供精准且全面的环境感知,进而辅助车辆做出加速、减速、转弯、避让等一系列关键决策,这与工信部对智能驾驶安全要求中强调的实时、准确信息交互高度契合。
物联网卡还实现了智能驾驶汽车与其他车辆、交通基础设施间的实时通信,构建起车与车(V2V)、车与基础设施(V2I)的高效通信网络。在 V2V 通信场景下,车辆借助物联网卡分享各自的行驶速度、位置以及行驶意图等关键信息,实现协同驾驶,有效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概率,提升道路整体通行效率。在 V2I 通信方面,智能驾驶汽车可通过物联网卡接收交通信号灯的实时状态,提前调整车速,实现 “绿波通行”,减少停车等待时间,提高出行效率;同时,还能从路侧单元获取道路施工、事故等特殊路况信息,提前规划合理的绕行路线。例如在杭州杭绍甬智慧高速上,借助物联网卡实现的车路实时通信,车辆可提前 300 米预知弯道盲区情况,使得该路段事故率显著降低 80%,充分展现了物联网卡对提升智能驾驶安全性与流畅性的强大助力,有力响应了工信部对智能驾驶安全环境构建的要求。
对于运营智能驾驶车辆的企业而言,远程监控与管理车辆是保障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核心环节,物联网卡在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营方通过物联网卡,能够实时获取车辆的运行状态和故障信息。通过持续监测与分析车辆传感器数据,运营方可以深入了解车辆各部件的性能表现,精准预测潜在故障,提前安排维护工作,避免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突发故障,影响服务质量。以特斯拉为例,其通过物联网卡实现电池健康监测,响应时间大幅缩短至 2 小时,大大降低了因电池问题导致的召回成本。此外,借助物联网卡,运营方还能够对车辆进行远程软件升级,及时为全球用户更新优化无人驾驶算法,持续提升车辆性能与用户体验,这对于满足智能驾驶不断发展的安全与功能需求至关重要,与工信部推动智能驾驶系统安全、持续优化的理念一致。
从物联网卡的类型来看,4G/5G 物联网卡凭借其高速率、稳定性的显著特点,完美契合智能驾驶汽车大量数据快速传输的需求,适用于高清视频监控数据传输、复杂环境感知数据交互等对数据传输要求极高的场景。NB-IoT 物联网卡则以低功耗、低成本以及良好的信号覆盖能力,适用于车辆一些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相对不高,但需长期稳定连接的监测功能,如车辆远程状态监控等。eSIM 物联网卡以其体积小、安全性高、灵活性强的优势,高度适配智能驾驶汽车对设备小型化、高可靠性的严格要求,并且在全球多地区使用时,无需像传统 SIM 卡那样频繁更换,为智能驾驶车辆在不同市场的运营提供了便利。
随着通信技术的持续演进,5G-A 与卫星网络融合有望实现 10ms 级超低时延通信,6G 和量子加密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通信能力与安全性。在这样的技术发展趋势下,物联网卡将在智能驾驶领域释放出更为强大的价值。它将不断提升智能驾驶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营效率,为智能驾驶的广泛普及与深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全球智能出行实现革命性变革,助力智能驾驶在满足工信部安全标准的同时,迈向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